API 01 1 web1 1  API 04 Michelle web1 2  API 03 Minera web1 3 API 02 Anita web1 4  API 05 Gyewon1 5

H01 安興公司 A3

F08 FAREASTERN遠東家具 A3

立足劍橋哈佛園 放眼宇宙大世界事

來到美國波士頓不知不覺已逾三十多年。往回一顧,這段漫長的歲月已超過我在上海出生,台灣長大,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和奧立岡州幽靜城深造、就業的時間的總和。易言之,我這生一大半日子生活在這美國東北角滿山秋色的紐英倫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地區-美國獨立戰爭的搖籃,文藝、科技、教育和工商業的發祥地。在這裡山明水秀人傑地靈,既有美國最古老的文化和歷史,也經常能接觸到最新最現代化的知識。B2 7 web長久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影響至巨。並眼見學術界、高科技界的大起大落變化,譬如我曾任職的王安公司、通用電話電子公司、DIGITAL的消逝,箭點公司(Arrow Point)的興起,和MIT電腦、人工智慧合併為CSAIL等等,對我影響、啟發很大。不僅如此,由波士頓和僅隔查爾士河的劍橋市,兩個好像孿生姊妹的雙子城,其中蘊藏的巨大能量和潛力,由此所輻射出去到全世界各地,賦予我充沛的靈感, 所到全球之處都能產生延綿不斷的思緒和聯想。

我任教的東北大學就在波士頓市區內。介於波城交響樂團和藝術博物館之間。長期受古典「聲、色」音藝薰陶,不亦樂乎。往南隔一條杭廷頓大道就是哈佛醫學院。往北隔查爾士河就是麻省理工學院MIT。再往北一點就是哈佛大學校本部哈佛園。方圓不出幾英里之內就是我日常生活的中心。多少年來,在MIT當研究顧問和哈佛兼任教職,結識了不少大師。B2 4 web印象最深的包括人工智慧(AI)之父MIT明斯基教授,語言學之父明斯基教授,從斯丹佛大學來客座的可努斯教授,杜林獎得獎人現在北京清華大學的理論電腦泰斗 姚期智教授,美國軟件科學泰斗 葉祖堯教授,和來MIT講學的模糊科學的創始人札達教授,以及模式識別(PR)開山鼻祖故傅京孫教授等。可惜傅教授英年早逝,促成我創刊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PR & AI學刊,以紀念他和繼續發揚影響民生至鉅的PR&AI領域。這期間,我有緣任聘為華東師大紫江學者訪問客座教授,參與呂岳院長的「郵件自動化處理」的大型計劃。呂院長也兼任上海郵政研究所總工程師,專門研究用電腦識別大量信封,快速、準確、省人力、省錢。在他的團隊不懈的努力下,擊敗了把持中國郵政自動化系統多年的德國西門子公司,取代了他們的機器。中國的郵電自動化系統終於可以獨立自主而不再仰仗他人了。多麼令人歡欣鼓舞。我在MIT作研究顧問,主持「識別支票」計畫。經過多年努力,終在銀行自動取款機(ATM)內可以快速準確地自動識別支票。從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開始做起,現已慢慢地盛行到其他各大銀行。團隊努力,略見成果,頗得欣慰。 

我曾在哈佛醫學院榮獲IEEE(國際電子電機學會)傑出貢獻獎,由IEEE-SMC哈爾會長特別從佛羅里達大學趕到劍橋來親自頒發。很受感動。遠赴統一後的德國馬德堡大學任Otto-von-Guericke傑出客座教授,以及到加拿大凱佳利大學任iCORE(資訊菁英中心訪問講座教授),體會歐加異地文化,教學相長,獲益良多。我也深感榮幸能到以色列耶路撒冷接受IAPR(國際模式識別協會)會士榮譽 。遊歷了聖城耶路撒冷,隨著一步一步的腳印,聖經裡耶穌的故事又一頁一頁的展開在我的眼前。感觸良多。回美後寫了一篇:〈踏尋耶穌基督的蹤跡〉,發表於青年日報和我的散文集:〈哈佛冥想曲〉。引起很多人的共鳴。B2 6 web

還有來哈佛演講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和莫言等,他們的演講和風範都給了我莫大的啟發。先前的勒辛頓和後來的牛頓中文教會是我必去之地。每週的查經班和主日崇拜幫助我靈命成長。我在紐英倫中華專業人員協會任會長和董事期間主辦了多次學術會議。曾在東北大學大型視聽綜合教室辦了很多年,後來改在哈佛和MIT舉行。前後邀請了很多大師,包括:電腦科學家和小說家張系國教授、李家同教授、文學小說家白先勇教授、神探李昌鈺博士、哈佛講座教授王德威教授、小說家紀綱和趙淑俠、趙淑敏姊妹等。藉著回國講學的機會,我還結識了詩人余光中教授和作曲家故黃友棣教授。我從小就愛唱歌。曾參加台大合唱團。波士頓的MIT劍橋中文合唱團、樂音合唱團、東方之聲合唱團和愛樂合唱團也不乏我的蹤跡。每週在MIT音樂教室練唱,每年並在MIT貝殼大禮堂和哈佛培恩音樂廳輪流演出。東方之聲合唱團還曾遠征台灣、海南島各地,並榮獲維也納世界合唱比賽金獎。很受鼓舞,永誌難忘。

就在這以劍橋為中心的生活、學習、和成長的環境裏,我曾陪伴親愛的媽媽回她四十年不見的四川老家鄉。到達爸爸的山東老家和曲阜孔子的故居孔府、孔廟、孔林。遠赴國內參與了台海兩岸五市的交大百週年慶典,盛況空前。先後遊歷了新竹、上海、西安、成都(峨嵋)和北京。去過陝西遙祭皇帝陵、和河南伏羲氏陵。遊覽祖國神州大地錦繡河山,心裏受到很大的震撼,把我強烈的感受寫在“媽媽我愛妳”一文中,不僅是為了紀念我親愛的母親,更是遙祝我親愛的祖國和同胞。此文與〈踏尋孔聖曲阜行〉兩篇文章是本書的中心。是我立足劍橋哈佛園,放眼宇宙大世界的人生觀的縮影。與我屢次遊覽樂聖貝多芬的故居維也納後的感想連成一氣。因為貝多芬不僅是個偉大的音樂家,更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孝子,他很愛他的母親。他的不朽名諺:「哦,當我能說出「母親」這甜美的名詞,而她又能聽到的時候,還有誰比我更幸福?」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其實,貝多芬不僅愛他的母親,更有仁慈善良的心愛世人。令人驚異的是,他的曠世傑作第九合唱交響樂“歡樂頌”,是在他貧病交加耳朵全聾時完成的。其中引用德國大詩人席勒的詩句:「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與我國至聖先師孔子大弟子子夏在論語中所闡述的,禮運大同篇中的「世界大同」崇高理想不謀而合了。可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英雄所見略同。果真:「不分東西南北,無論男女老少,天賜最佳禮物,人間共享至寶」。樂聖曾經非常崇敬拿破崙革命以建共和的理想。並創作第三「英雄」交響樂標題「獻給敬愛的本那巴提(拿破崙名字)」。B2 8 web可是當他知道拿破崙後來居然背棄民主妄想稱帝時,他非常失望,並憤怒地撕碎標題,改為一頗有報復意味的:「紀念一個偉人的遺跡」。還好沒有一氣之下,撕毀這傑作中的傑作。多麼有道德勇氣、有正義感的偉人!每思至此,都頗受激勵。會令我心中波濤澎湃,盪胸生層雲,不能自己不已。貝多芬是我人生的導師,時常指導我生命的方向。我曾作有〈踏尋樂聖貝多芬的蹤跡〉。在中央日報發表,列入我的〈哈佛冥想曲〉書中。受到眾多讀者的愛戴和鼓勵。大家都期盼我的下一本書什麼時候能出版啊?

盼望著,盼望著,透過國藝會施振榮董事長的引介,拙作“劍橋狂想曲”-立足劍橋哈佛園,放眼宇宙大世界終於出版。我要特別感謝同窗施振榮董事長。一向熱衷發揚中華藝術文化,並創導王道精神、利他就是利己的宏碁電腦公司創辦人振榮兄,對拙著很感興趣,也請國藝會陳錦誠執行長協助洽詢合適的出版社發行。我的“哈佛冥想曲”雖受歡迎,但可惜完全沒有附圖。有讀者很喜歡《大衛的名畫「拿破崙加冕」》一文,但:“好可惜呀,怎麼沒有圖片呢?”“你的《踏尋耶穌基督的蹤跡》我好感動,可惜怎麼一張照片也沒有?”感謝陳執行長的遠見和宏觀,認同拙作《劍橋狂想曲》可加上附圖。彌補了〈哈佛冥想曲〉沒有附圖的遺憾。文圖並茂更能彰顯文意之美感,幫助理解文章的內涵,引起讀者的興趣,效果奇佳。果真「一圖勝千言」(A picture is worth 1000 words)。誠哉斯言也。也要特別感謝張系國、李昌鈺、李家同 等教授和趙淑俠女士、施振榮董事長、業祖堯董事長百忙之中寫序,為拙作添色不少。

寫作出書與廣大讀者分享我的心路歷程,一方面發抒胸中不吐不快的情懷,一方面主要也是為了回顧過去,策勵將來。「學無止境、學海無涯」。我感覺到好像人生才剛開始,還有好多好多事務需要不斷學習。在人生的旅途上需要感謝的人太多,尤其是我的父母,家人,和新竹省中的辛志平校長。辛校長當年堅持通識教育使我們至今收益不淺。終生難忘。「感恩報恩恩相續,飲水思源源不絕」。「數典不能忘祖,飲水切記思源」。我腦海裏不斷想起樂聖貝多芬的〈歡樂頌〉-那歷盡苦難後的歡樂。面懷耶穌基督「神愛世人」和至聖先師孔子大弟子子夏在論語中所闡述發揚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的崇高理想,為了一個更美好的「真、善、美」的明天,願與大家共勉之。